最近科技圈有個明顯的變化:美國出臺 AI 相關計劃,上海開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,Meta 宣布明年要量產百萬級專用芯片,咱們自己的昇騰 910C 等芯片也在加速落地 —— 這些事湊到一起,讓國產算力芯片成了香餑餑。
這就像一場接力賽,GPU 和 ASIC 兩個 "主力選手" 狀態正好,帶著國產算力芯片往前沖。寒武紀、兆易創新這些相關企業最近表現不錯,更重要的是,咱們自己的算力技術,正在一步步擺脫被 "卡脖子" 的困境。
一、GPU:需求猛增,產能也跟上了
你平時用高德地圖導航聽 AI 語音,刷抖音刷到合心意的視頻,背后都有 GPU 在忙活。這東西就像個全能的 "超級計算器",能同時處理一大堆數據,AI 大模型要訓練、要干活,都離不開它。
現在國內對 GPU 的需求漲得特別快。過去一年,智能監控、金融風險預測這些領域,對 GPU 的需求增長超過 50%。好消息是,咱們自己的產能也在跟上:
生產端:先進的芯片生產線在擴建,就像面包房增加了烤箱;而且生產良率在提高,相當于烤面包時成功率更高了,不浪費材料
產品端:昇騰 910C 能支撐大模型訓練,思元 590 已經在不少推理場景里用起來了,昆侖芯 P800 也進了互聯網大廠的機房
這就像建電網,既要有發電站,也要有輸電線路。國產 GPU 和先進生產線配合起來,力量就強了。有人算過,到 2025 年,國內 AI 芯片市場能超過一千億,咱們自己的芯片能占到三成,比現在的一成五翻一倍。
二、ASIC:大廠都在搞,咱們也沒落后
如果說 GPU 是萬能的 "瑞士軍刀",那 ASIC 就是專門用來擰某一種螺絲的 "定制扳手"—— 雖然用途單一,但效率能比通用工具高 3-5 倍。谷歌、亞馬遜早就用這招了,谷歌的 TPU 能支撐 AlphaGo 下棋,亞馬遜的芯片讓訓練成本降了四成。
現在這個領域要熱鬧起來了:
國外大廠:Meta 計劃明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 ASIC 芯片,2025 到 2026 年要出 100 到 150 萬片,差不多能占全球 AI 芯片需求的 5%
國內大廠:字節跳動在短視頻推薦場景測試自己的 ASIC,阿里的芯片已經在阿里云里用了,百度文心一言的部分任務也開始用定制芯片
為啥大廠都要自己搞?有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負責人打了個比方:"用通用 GPU 干固定的活,就像開著跑車去送外賣,性能浪費還費油。ASIC 能把成本降四成以上。"
三、3D DRAM:被忽略的 "存儲高手"
大家都盯著芯片的時候,存儲這一環藏著機會。就像水車轉起來需要水庫蓄水,芯片算得快也需要高速存儲幫忙 ——3D DRAM 就是干這個的。
兆易創新的定制存儲產品挺搶手:
一臺設備里用的存儲,能值 20 美元,在手機 AI 芯片這些端側場景里,幾乎是獨一份
正在和 Q、M 這些國際大廠談合作,以后可能會用到云端的大芯片上
更關鍵的是,DDR4 內存價格三季度一直在漲,有的型號漲了一成多。券商測算,這能讓相關企業的毛利率提高 3-5 個百分點。現在兆易創新的估值處于近三年低位,就像在淘金熱里賣水的人,生意好還沒被高估。
四、三個好消息,讓行情能持續
最近國產算力領域好消息不斷,湊到一起力量就大了:
政策和展會助力:美國對 AI 芯片出口管得嚴,反而逼著咱們自己搞研發。今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,寒武紀、壁仞科技等 18 家廠商都拿出了新的國產算力芯片和方案,有些指標快趕上國際主流水平了。
產能和需求兩旺:中芯國際的先進生產線開始發力,良率穩步提高,能給國產高性能芯片提供生產保障。長江存儲也在擴產,2025 年產能要提高四成以上。需求方面,阿里、騰訊、百度這些大廠三季度要買超百億的算力設備,還偏愛國產的,形成了 "需要的多了,能生產的也多了" 的好循環。
資本看好:二線算力芯片廠商上市的腳步在加快。2024 年已有 6 家遞了上市申請,有一家做邊緣計算芯片的企業,馬上要進入上市輔導,能募集 50 多億用來搞研發和擴產,這能讓整個產業鏈更完善。
有基金經理說:"以前看國產芯片,覺得像炒概念;現在不一樣了,能看到實實在在的產能、訂單,還能算出利潤增長,心里就有底了。" 這也是寒武紀、芯原股份這些企業近期反彈的主要原因。
五、哪些企業值得關注?有哪些風險要注意?
結合行業趨勢和估值,這三類企業可以重點看看:
GPU 相關:寒武紀的思元系列芯片不錯,思元 590 性能挺好,已經進了頭部互聯網大廠的供應鏈,以后大模型訓練需求多了,出貨量肯定能漲;芯原股份是做芯片設計服務的龍頭,能從頭到尾幫廠商設計芯片,和英偉達、AMD 這些國際大廠合作密切,國產 GPU 發展起來,它的生意也會好。
存儲相關:兆易創新在存儲領域有優勢,它的 3D DRAM 技術挺稀缺,比傳統的存儲密度高、還省電,以后可能會成為數據中心的主流選擇;加上最近 DDR4 內存漲價,公司的利潤會更好,業績增長比較確定。
配套企業:那些和昇騰、昆侖芯等國產算力芯片合作緊密的服務器廠商,靠著適配優勢能拿到更多訂單。比如在政府、金融這些重要領域的信息化改造中,它們能提供從芯片到整機的全套方案,國產算力發展起來,這些配套廠商也能跟著受益。
不過也有風險要注意:
如果 AI 大模型賺錢沒達到預期,對算力的需求可能會降下來;
國際大廠要是降價,國產芯片的利潤空間可能會被擠壓;
先進生產線的良率要是提升得慢,芯片生產就跟不上,會影響進度。
從被別人卡脖子,到能和別人并駕齊驅,國產算力芯片走得很穩。現在 GPU 產能上來了,ASIC 找到了用武之地,存儲端也有新機會,這場由技術進步和國產替代帶動的行情,可能才剛剛開始
作者:風口研習
鏈接:https://xueqiu.com/1097163199/344505422
來源:雪球
著作權歸作者所有。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,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風險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,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,據此買賣,風險自負。